卷四十四《列傳第十四》

卷四十四《列傳第十四》
鄭袤子默默子球李胤盧欽弟珽珽子志志子諶華表子廙廙子恆廙弟嶠石鑒溫羨
鄭袤, 字林叔, 滎陽開封人也。高祖眾, 漢大司農。父泰, 揚州刺史, 有高名。袤少孤, 早有識鑒。荀攸見之曰:「鄭公業為不亡矣。」隨叔父渾避難江東。時華歆為豫章太守, 渾往依之, 歆素與泰善, 撫養袤如己子。年十七, 乃還鄉里。性清正。時濟陰魏諷為相國掾, 名重當世, 袤同郡任覽與結交。袤以諷奸雄, 終必為禍, 勸覽遠之。及諷敗, 論者稱焉。
魏武帝初封諸子為侯, 精選賓友, 袤與徐幹俱為臨淄侯文學, 轉司隸功曹從事。司空王朗辟為掾, 袤舉高陽許允、扶風魯芝、東萊王基, 朗皆命之, 後咸至大位, 有重名。袤遷尚書郎。出為黎陽令, 吏民悅服。太守班下屬城, 特見甄異, 為諸縣之最。遷尚書右丞。轉濟陰太守, 下車旌表孝悌, 敬禮賢能, 興立庠序, 開誘後進。調補大將軍從事中郎, 拜散騎常侍。會廣平太守缺, 宣帝謂袤曰:「賢叔大匠垂稱於陽平、魏郡, 百姓蒙惠化。且盧子家、王子雍繼踵此郡, 使世不乏賢, 故復相屈。」袤在廣平, 以德化為先, 善作條教, 郡中愛之。徵拜侍中, 百姓戀慕, 涕泣路隅。遷少府。高貴鄉公即位, 袤與河南尹王肅備法駕奉迎於元城, 封廣昌亭侯。徙光祿勳, 領宗正。
毌丘儉作亂, 景帝自出征之, 百官祖送於城東, 袤疾病不任會。帝謂中領軍王肅曰:「唯不見鄭光祿為恨。」肅以語袤, 袤自輿追帝, 及於近道。帝笑曰:「故知侯生必來也。」遂與袤共載, 曰:「計將何先?」袤曰:「昔與儉俱為臺郎, 特所知悉。其人好謀而不達事情, 自昔建勳幽州, 志望無限。文欽勇而無算。今大軍出其不意, 江、淮之卒銳而不能固, 深溝高壘以挫其氣, 此亞夫之長也。」帝稱善。轉太常。高貴鄉公議立明堂辟雍, 精選博士, 袤舉劉毅、劉寔、程咸、庾峻, 後並至公輔大位。及常道鄉公立, 與議定策, 進封安城鄉侯, 邑千戶。景元初, 疾病失明, 屢乞骸骨, 不許。拜光祿大夫。五等初建, 封密陵伯。
武帝踐阼, 進爵為侯。雖寢疾十餘年, 而時賢並相推薦。泰始中, 詔曰:「光祿密陵侯袤, 履行純正, 守道沖粹, 退有清和之風, 進有素絲之節, 宜登三階之曜, 補袞職之闕。今以袤為司空。」天子臨軒, 遣五官中郎將國坦就第拜授。袤前後辭讓, 遣息稱上送印綬, 至于十數。謂坦曰:「魏以徐景山為司空, 吾時為侍中, 受詔譬旨。徐公語吾曰:『三公當上應天心, 茍非其人, 實傷和氣, 不敢以垂死之年, 累辱朝廷也。』終於不就。遵大雅君子之跡, 可不務乎!」固辭, 久之見許, 以侯就第, 拜儀同三司, 置舍人官騎, 賜床帳簟褥、錢五十萬。
九年薨, 時年八十五。帝於東堂發哀, 賜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三十萬、絹布各百匹, 以供喪事。謚曰元。有子六人, 長子默嗣, 次質、舒、詡、稱、予, 位並列卿。
默字思元。起家祕書郎, 考核舊文, 刪省浮穢。中書令虞松謂曰:「而今而後, 朱紫別矣。」轉尚書考功郎, 專典伐蜀事, 封關內侯, 遷司徒左長史。武帝受禪, 與太原郭奕俱為中庶子。朝廷以太子官屬宜稱陪臣。默上言:「皇太子體皇極之尊, 無私於天下。宮臣皆受命天朝, 不得同之籓國。」事遂施行。出為東郡太守, 值歲荒人飢, 默輒開倉振給, 乃舍都亭, 自表待罪。朝廷嘉默憂國, 詔書褒歎, 比之汲黯。班告天下, 若郡縣有此比者, 皆聽出給。入為散騎常侍。
, 帝以貴公子當品, 鄉里莫敢與為輩, 求之州內, 於是十二郡中正僉共舉默。文帝與袤書曰:「小兒得廁賢子之流, 愧有竅賢之累。」及武帝出祀南郊, 詔使默驂乘, 因謂默曰:「卿知何以得驂乘乎?昔州里舉卿相輩, 常愧有累清談。」遂問政事, 對曰:「勸穡務農, 為國之基。選人得才, 濟世之道。居官久職, 政事之宜。明慎黜陟, 勸戒之由。崇尚儒素, 化導之本。如此而已矣。」帝善之。
後以父喪去官, 尋起為廷尉。是時鬲令袁毅坐交通貨賂, 大興刑獄。在朝多見引逮, 唯默兄弟以潔慎不染其流。遷太常。時僕射山濤欲舉一親親為博士, 謂默曰:「卿似尹翁歸, 令吾不敢復言。」默為人敦重, 柔而能整, 皆此類也。
及齊王攸當之國, 下禮官議崇錫典制。博士祭酒曹志等並立異議, 默容過其事, 坐免。尋拜大鴻臚。遭母喪, 舊制, 既葬還職, 默自陳懇至, 久而見許。遂改法定令, 聽大臣終喪, 自默始也。服闋, 為大司農, 轉光祿勳。
太康元年卒, 時年六十八, 謚曰成。尚書令衛瓘奏:「默才行名望, 宜居論道, 五升九卿, 位未稱德, 宜贈三司。」而后父楊駿先欲以女妻默子豫, 默曰:「吾每讀《雋不疑傳》, 常想其人。畏遠權貴, 奕世所守。」遂辭之。駿深為恨。至此, 駿議不同, 遂不施行。默寬沖博愛, 謙虛溫謹, 不以才地矜物, 事上以禮, 遇下以和, 雖僮豎廝養不加聲色, 而猶有嫌怨, 故士君子以為居世之難。子球。
球字子瑜。少辟宰府, 入侍二宮。成都王為大將軍, 起義討趙王倫, 球自頓丘太守為右長史, 以功封平壽公。累遷侍中、尚書、散騎常侍、中護軍、尚書右僕射, 領吏部。永嘉二年卒, 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謚曰元。球弟豫, 永嘉末為尚書。
李胤, 字宣伯, 遼東襄平人也。祖敏, 漢河內太守, 去官還鄉里, 遼東太守公孫度欲彊用之, 敏乘輕舟浮滄海, 莫知所終。胤父信追求積年, 浮海出塞, 竟無所見, 欲行喪制服, 則疑父尚存, 情若居喪而不聘娶。後有鄰居故人與其父同年者亡, 因行喪制服。燕國徐邈與之同州里, 以不孝莫大於無後, 勸使娶妻。既生胤, 遂絕房室, 恒如居喪禮, 不堪其憂, 數年而卒。胤既幼孤, 母又改行, 有識之後, 降食哀戚, 亦以喪禮自居。又以祖不知存亡, 設木主以事之。由是以孝聞。容貌質素, 頹然若不足者, 而知度沈邃, 言必有則。
初仕郡上計掾, 州辟部從事、治中, 舉孝廉, 參鎮北軍事。遷樂平侯相, 政尚清簡。入為尚書郎, 遷中護軍司馬、吏部郎, 銓綜廉平。賜爵關中侯, 出補安豐太守。文帝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 遷御史中丞, 恭恪直繩, 百官憚之。伐蜀之役, 為西中郎將、督關中諸軍事。後為河南尹, 封廣陸伯。泰始初, 拜尚書, 進爵為侯。胤奏以為:「古者三公坐而論道, 內參六官之事, 外與六卿之教, 或處三槐, 兼聽獄訟, 稽疑之典, 謀及卿士。陛下聖德欽明, 垂心萬機, 猥發明詔, 儀刑古式, 雖唐、虞疇諮, 周文翼翼, 無以加也。自今以往, 國有大政, 可親延群公, 詢納讜言。其軍國所疑, 延詣省中, 使侍中、尚書諮論所宜。若有疾病, 不任覲會, 臨時遣侍臣訊訪。」詔從之。遷吏部尚書僕射, 尋轉太子少傅。詔以胤忠允高亮, 有匪躬之節, 使領司隸校尉。胤屢自表讓, 忝傅儲宮, 不宜兼監司之官。武帝以二職並須忠賢, 故每不許。
咸寧初, 皇太子出居東宮, 帝以司錄事任峻重, 而少傅有旦夕輔導之務, 胤素羸, 不宜久勞之, 轉拜侍中, 加特進。俄遷尚書令, 侍中、特進如故。胤雖歷職內外, 而家至貧儉, 兒病無以市藥。帝聞之, 賜錢十萬。其後帝以司徒舊丞相之職, 詔以胤為司徒。在位五年, 簡亮持重, 稱為任職。以吳會初平, 大臣多有勛勞, 宜有登進, 乃上疏遜位。帝不聽, 遣侍中宣旨, 優詔敦諭, 絕其章表。胤不得已, 起視事。
太康三年薨, 詔遣御史持節監喪致祠, 謚曰成。皇太子命舍人王贊誄之, 文義甚美。帝後思胤清節, 詔曰:「故司徒李胤, 太常彭灌, 並履忠清儉, 身沒, 家無餘積, 賜胤家錢二百萬、穀千斛, 灌家半之。」三子, 固、真長、脩。固字萬基, 散騎郎, 先胤卒, 固子志嗣爵。志字彥道, 歷位散騎侍郎、建威將軍、陽平太守。真長位至太僕卿。脩黃門侍郎、太弟中庶子。
盧欽, 字子若, 范陽涿人也。祖植, 漢侍中。父毓, 魏司空。世以儒業顯。欽清淡有遠識, 篤志經史, 舉孝廉, 不行, 魏大將軍曹爽辟為掾。爽弟嘗有所屬請, 欽白爽子弟不宜干犯法度, 爽深納之, 而罰其弟。除尚書郎。爽誅, 免官。後為侍御史, 襲父爵大利亭侯, 累遷瑯邪太守。宣帝為太傅, 辟從事中郎, 出為陽平太守, 遷淮北都督、伏波將軍, 甚有稱績。徵拜散騎常侍、大司農, 遷吏部尚書, 進封大梁侯。武帝受禪, 以為都督沔北諸軍事、平南將軍、假節, 給追鋒軺臥車各一乘、第二駙馬二乘、騎具刀器、御府人馬鎧等, 及錢三十萬。欽在鎮寬猛得中, 疆埸無虞。入為尚書僕射, 加侍中、奉車都尉, 領吏部。以清貧, 特賜絹百匹。欽舉必以材, 稱為廉平。
咸寧四年卒, 詔曰:「欽履道清正, 執德貞素。文武之稱, 著於方夏。入躋機衡, 惟允庶事。肆勤內外, 有匪躬之節。不幸薨沒, 朕甚悼之。其贈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賜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布五十匹、錢三十萬。」謚曰元。又以欽忠清高潔, 不營產業, 身沒之後, 家無所庇, 特賜錢五十萬, 為立第舍。復下詔曰:「故司空王基、衛將軍盧欽、領典軍將軍楊囂, 並素清貧, 身沒之後, 居無私積。頃者饑饉, 聞其家大匱, 其各賜穀三百斛。」欽歷宰州郡, 不尚功名, 唯以平理為務。祿俸散之親故, 不營貲產。動循禮典, 妻亡, 制廬杖, 終喪居外。所著詩賦論難數十篇, 名曰《小道》。子浮嗣。
浮字子雲, 起家太子舍人。病疽截手, 遂廢。然朝廷器重之, 以為國子博士、祭酒、祕書監, 皆不就。
欽弟珽字子笏, 衛尉卿。珽子志。
志字子道, 初闢公府掾、尚書郎, 出為鄴令。成都王穎之鎮鄴也, 愛其才量, 委以心膂, 遂為謀主。齊王冏起義, 遣使告穎。穎召志計事, 志曰:「趙王無道, 肆行篡逆, 四海人神, 莫不憤怒。今殿下總率三軍, 應期電發, 子來之眾, 不召自至。掃夷凶逆, 必有征無戰。然兵事至重, 聖人所慎。宜旌賢任才, 以收時望。」穎深然之, 改選上佐, 高辟掾屬, 以志為諮議參軍, 仍補左長史, 專掌文翰。穎前鋒都督趙驤為倫所敗, 士眾震駭, 議者多欲還保朝歌。志曰:「今我軍失利, 敵新得勝, 必有輕易陵轢之情, 若頓兵不進, 三軍畏衄, 懼不可用。且戰何能無勝負, 宜更選精兵, 星行倍道, 出賊不意, 此用兵之奇也。」穎從之。及倫敗, 志勸穎曰:「齊王眾號百萬, 與張泓等相持不能決, 大王逕得濟河, 此之大勛, 莫之與比, 而齊王今當與大王共輔朝政。志聞兩雄不俱處, 功名不並立, 今宜因太妃微疾, 求還定省, 推崇齊王, 徐結四海之心, 此計之上也。」穎納之, 遂以母疾還籓, 委重於冏。由是穎獲四海之譽, 天下歸心。朝廷封志為武強侯, 加散騎常侍。
及河間王顒納李含之說, 欲內除二王, 樹穎儲副, 遣報穎, 穎將應之, 志正諫, 不從。及冏滅, 穎遙執期權, 遂懷觖望之心。以長沙王乂在內, 不得恣其所欲, 密欲去乂。時荊州有張昌之亂, 穎表求親征, 朝廷許之。會昌等平, 乃迴兵以討乂。志諫曰:「公前有復皇祚之大勳, 及事平, 歸功於齊, 辭九錫之賞, 不當朝政之權, 振陽翟飢人, 葬黃橋白骨, 皆盛德之事, 四海之人莫不荷賴矣。逆寇縱肆, 猾擾荊、楚, 今公掃清群難, 南土以寧, 振旅而旋, 頓軍關外, 文服入朝, 此霸王者之事也。」穎不納。
及乂死, 穎表志為中書監, 留鄴, 參署相府事。乘與敗於蕩陰, 穎遣志督兵迎帝。及王浚攻鄴, 志勸穎奉天子還洛陽。時甲士尚萬五千人, 志夜部分, 至曉, 眾皆成列, 而程太妃戀鄴不欲去, 穎未能決。俄而眾潰, 唯志與子謐、兄子綝、殿中武賁千人而已, 志復勸穎早發。時有道士姓黃, 號曰聖人, 太妃信之。及使呼人, 道士求兩杯酒, 飲訖, 拋杯而去, 於是志計始決。而人馬復散, 志於營陣間尋索, 得數乘鹿車, 司馬督韓玄收集黃門, 得百餘人。志入, 帝問志曰:「何故散敗至此?」志曰:「賊去鄴尚八十里, 而人士一朝駭散, 太弟今欲奉陛下還洛陽。」帝曰:「甚佳。」於是御犢車便發。屯騎校尉郝昌先領兵八千守洛陽, 帝召之, 至汲郡而昌至, 兵仗甚盛。志喜於復振, 啟天子宜下赦書, 與百姓同其休慶。既達洛陽, 志啟以滿奮為司隸校尉。奔散者多還, 百官粗備, 帝悅, 賜志絹二百匹、綿百斤、衣一襲、鶴綾袍一領。
, 河間王顒聞王浚起兵, 遣右將軍張方救鄴。方聞成都軍敗, 頓兵洛陽, 不敢進, 縱兵虜掠, 密欲遷都長安, 將焚宗廟宮室, 以絕人心。志說方曰:「昔董卓無道, 焚燒洛陽, 怨毒之聲, 百年猶存, 何為襲之!」乃止。方遂逼天子幸其壘。帝垂泣就輿, 唯志侍側, 曰:「陛下今日之事, 當一從右將軍。臣駑怯, 無所云補, 唯知盡微誠, 不離左右而已。」停方壘三日便西, 志復從至長安。穎被黜, 志亦免官。
及東海王越奉迎大駕, 顒啟帝復穎還鄴, 以志為魏郡太守, 加左將軍, 隨穎北鎮。行達洛陽, 而平昌公模遣前鋒督護馮嵩距穎。穎還長安, 未至而聞顒斬張方, 求和於越。穎住華陰, 志進長安, 詣闕陳謝, 即還就穎於武關。奔南陽, 復為劉陶所驅, 回詣河北。及穎薨, 官屬奔散, 唯志親自殯送, 時人嘉之。越命志為軍諮祭酒, 遷衛尉, 永嘉末, 轉尚書。洛陽沒, 志將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劉琨。至陽邑, 為劉粲所虜, 與次子謐、詵等俱遇害於平陽。長子諶。
諶字子諒, 清敏有理思, 好《老》《莊》, 善屬文。選尚武帝女滎陽公主, 拜駙馬都尉, 未成禮而公主卒。後州舉秀才, 辟太尉掾。洛陽沒, 隨志北依劉琨, 與志俱為劉粲所虜。粲據晉陽, 留諶為參軍。琨收散卒, 引猗盧騎還攻粲。粲敗走, 諶得赴琨, 先父母兄弟在平陽者, 悉為劉聰所害。琨為司空, 以諶為主薄, 轉從事中郎。琨妻即諶之從母, 既加親愛, 又重其才地。
建興末, 隨琨投段匹磾。匹磾自領幽州, 取諶為別駕。匹磾既害琨, 尋亦敗喪。時南路阻絕, 段末波在遼西, 諶往投之。元帝之初, 末波通使於江左, 諶因其使抗表理琨, 文旨甚切, 於是即加弔祭。累徵諶為散騎中書侍郎, 而為末波所留, 遂不得南渡。末波死, 弟遼代立, 諶流離世故且二十載。石季龍破遼西, 復為季龍所得, 以為中書侍郎、國子祭酒、侍中、中書監。屬冉閔誅石氏, 諶隨閔軍, 於襄國遇害, 時年六十七, 是歲永和六年也。
諶名家子, 早有聲譽, 才高行潔, 為一時所推。值中原喪亂, 與清河崔悅、穎川荀綽、河東裴憲、北地傅暢並淪陷非所, 雖俱顯於石氏, 恒以為辱。諶每謂諸子曰:「吾身沒之後, 但稱晉司空從事中郎爾。」撰《祭法》, 注《莊子》, 及文集, 皆行於世。
悅字道儒, 魏司空林曾孫, 劉琨妻子之姪也。與諶俱為琨司空從事中郎, 後為末波佐史。沒石氏, 亦居大官。其綽、憲、暢並別有傳。
華表, 字偉容, 平原高唐人也, 父歆, 清德高行, 為魏太尉。表年二十, 拜散騎黃門郎, 累遷侍中。正元初, 石苞來朝, 盛稱高貴鄉公, 以為魏武更生。時聞者流汗沾背, 表懼禍作, 頻稱疾歸下舍, 故免於大難。後遷尚書。五等建, 封觀陽伯。坐供給喪事不整, 免。泰始中, 拜太子少傅, 轉光祿勳。遷太常卿。數歲, 以老病乞骸骨。詔曰:「表清貞履素, 有老成之美, 久乾王事, 靜恭匪懈。而以疾固辭, 章表懇至。今聽如所上, 以為太中大夫, 賜錢二十萬, 床帳褥席祿賜與卿同, 門施行馬。」表以苦節垂名, 司徒李胤、司隸王宏等並歎美表清澹退靜, 以為不可得貴賤而親疏也。咸寧元年八月卒, 時年七十二, 謚曰康, 詔賜朝服。有六子:暠、岑、嶠、鑒、澹、簡。
暠字長駿, 弘敏有才義。妻父盧毓典選, 難舉姻親, 故暠年三十五不得調, 晚為中書通事郎。泰始初, 遷冗從僕射。少為武帝所禮, 歷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前軍將軍、侍中、南中郎將、都督河北諸軍事。父疾篤輒還, 仍遭喪舊例, 葬訖復任, 暠固辭, 迕旨。
, 表有賜客在鬲, 使暠因縣令袁毅錄名, 三客各代以奴。及毅以貨賕致罪, 獄辭迷謬, 不復顯以奴代客, 直言送三奴與暠, 而毅亦盧氏婿也。又中書監荀勖先為中子求暠女, 暠不許, 為恨, 因密啟帝, 以袁毅貨賕者多, 不可盡罪, 宜責最所親者一人, 因指暠當之。又綠暠有違忤之咎, 遂於喪服中免暠官, 削爵土。大鴻臚何遵奏暠免為庶人, 不應襲封, 請以表世孫混嗣表。有司奏曰:「暠所坐除名削爵, 一時之制。暠為世子, 著在名簿, 不聽襲嗣, 此為刑罰再加。諸侯犯法, 八議平處者, 褒功重爵也。嫡統非犯終身棄罪, 廢之為重, 依律應聽襲封。」詔曰:「諸侯薨, 子踰年即位, 此古制也。應即位而廢之, 爵命皆去矣, 何為罪罰再加?且吾之責暠, 以肅貪穢, 本不論常法也。諸賢不能將明此意, 乃更詭易禮律, 不顧憲度, 君命廢之, 而群下復之, 此為上下正相反也。」於是有司奏免議者官, 詔皆以贖論。混以世孫當受封, 逃避, 斷髮陽狂, 病喑不能語, 故得不拜, 世咸稱之。
暠棲遲家巷垂十載, 教誨子孫, 講誦經典。集經書要事, 名曰《善文》, 行於世。與陳勰共造豬闌於宅側, 帝嘗出視之, 問其故, 左右以實對, 帝心憐之。帝後又登陵雲臺, 望見廙苜蓿園, 阡陌甚整, 依然感舊。太康初大赦, 乃得襲封。久之, 拜城門校尉, 遷左衛將軍。數年, 以為中書監。惠帝即位, 加侍中、光祿大夫、尚書令, 進爵為公。暠應楊駿召, 不時還, 有司奏免官。尋遷太子少傅, 加散騎常侍, 動遵禮典, 得傅導之義。後年衰病篤, 詔遣太醫療病, 進位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時河南尹韓壽因託賈後求以女配暠孫陶, 暠距而不許, 后深以為恨, 故遂不登台司。年七十五卒, 謚曰元。三子:混、薈、恒。
混字敬倫, 嗣父爵, 清貞簡正, 歷位侍中、尚書, 卒官。子陶嗣, 補鞏令, 沒於石勒。
薈字敬叔, 為河南尹。與荀籓、荀組俱避賊, 至臨穎, 父子並遇害。
恒字敬則, 博學以清素為稱。尚武帝女滎陽長公主, 拜駙馬都尉。元康初, 東宮建, 恒以選為太子賓友, 賜爵關內侯, 食邑百戶。辟司徒王渾倉曹掾, 屬除散騎侍郎, 累遷散騎常侍、北軍中候, 俄拜領軍, 加散騎常侍。
愍帝即位, 以恒為尚書, 進爵苑陵縣公。頃之, 劉聰逼長安, 詔出恒為鎮軍將軍, 領潁川太守, 以為外援。恒興合義軍, 得二千人, 未及西赴, 而關中陷沒。時群賊方盛, 所在州郡相繼奔敗, 恒亦欲棄郡東渡, 而從兄軼為元帝所誅, 以此為疑。先書與驃騎將軍王導, 導言於帝。帝曰:「兄弟罪不相及, 況群從乎!」即召恒, 補光祿勛。恒到, 未及拜, 更以為衛將軍, 加散騎常侍、本州大中正。
尋拜太常, 議立郊祀。尚書刁協、國子祭酒杜彞議, 須還洛乃脩郊祀。恒議, 漢獻帝居許, 即便郊柴, 宜於此修立。司徒荀組、驃騎將軍王導同恒議, 遂定郊祀。尋以疾求解, 詔曰:「太常職主宗廟, 烝嘗敬重, 而華恒所疾, 不堪親奉職事。夫子稱『吾不與祭, 如不祭』, 況宗伯之任職所司邪!今轉恒為廷尉。」頃之, 加特進。
太寧初, 遷驃騎將軍, 加散騎常侍, 督石頭水陸諸軍事。王敦表轉恒為護軍, 疾病不拜。授金紫光祿大夫, 又領太子太保。成帝即位, 加散騎常侍, 領國子祭酒。咸和初, 以愍帝時賜爵進封一皆削除, 恒更以討王敦功封苑陵縣侯, 復領太常。蘇峻之亂, 恒侍帝左右, 從至石頭, 備履艱危, 困悴踰年。
, 恒為州大中正, 鄉人任讓輕薄無行, 為恒所黜。及讓在峻軍中, 任勢多所殺害, 見恒輒恭敬, 不肆其虐。鐘雅、劉超之死, 亦將及恒, 讓盡心救衛, 故得免。
及帝加元服, 又將納后。寇難之後, 典籍靡遺, 婚冠之禮, 無所依據。恒推尋舊典, 撰定禮儀, 并郊廟辟雍朝廷軌則, 事並施用。遷左光祿大夫、開府, 常侍如故, 固讓未拜。會卒, 時年六十九, 冊贈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 謚曰敬。
恒清恪儉素, 雖居顯列, 常布衣蔬食, 年老彌篤。死之日, 家無餘財, 唯有書數百卷, 時人以此貴之。子俊嗣, 為尚書郎。俊子仰之, 大長秋。
嶠字叔駿, 才學深博, 少有令聞。文帝為大將軍, 辟為掾屬, 補尚書郎, 轉車騎從事中郎。泰始初, 賜爵關內侯。遷太子中庶子。出為安平太守。辭親老不行, 更拜散騎常侍, 典中書著作, 領國子博士, 遷侍中。
太康末, 武帝頗親宴樂, 又多疾病。屬小瘳, 嶠與侍臣表賀, 因微諫曰:「伏惟聖體漸就平和, 上下同慶, 不覺抃舞。臣等愚戇, 竊有微懷, 以為收功於所忽, 事乃無悔;慮福於垂成, 祚乃日新。唯願陛下深垂聖明, 遠思所忽之悔, 以成日新之福。沖靜和氣, 嗇養精神, 頤身於清簡之宇, 留心於虛曠之域。無厭世俗常戒, 以忽群下之言, 則豐慶日延, 天下幸甚!」帝手詔報曰:「輒自消息, 無所為慮。」元康初, 封宣昌亭侯。誅楊駿, 改封樂鄉侯, 遷尚書。
後以嶠博聞多識, 屬書典實, 有良史之志, 轉秘書監, 加散騎常侍, 班同中書。寺為內臺, 中書、散騎、著作及治禮音律, 天文數術, 南省文章, 門下撰集, 皆典統之。初, 嶠以《漢紀》煩穢, 慨然有改作之意。會為臺郎, 典官制事, 由是得遍觀祕籍, 遂就其緒, 起于光武, 終於孝獻, 一百九十五年, 為帝紀十二卷、皇后紀二卷、十典十卷、傳七十卷及三譜、序傳、目錄, 凡九十七卷。嶠以皇后配天作合, 前史作外戚傳以繼末編, 非其義也, 故易為皇后紀, 以次帝紀。又改志為典, 以有《堯典》故也。而改名《漢後書》奏之。詔朝臣會議。時中書監荀勖、令和嶠、太常張華、侍中王濟咸以嶠文質事核, 有遷固之規, 實錄之風, 藏之祕府。後太尉汝南王亮、司空衛瓘為東宮傅, 列上通講, 事遂施行。嶠所著論議難駁詩賦之屬數十萬言, 其所奏官制、太子宜還宮及安邊、雩祭、明堂辟雍、浚導河渠, 巡禹之舊跡置都水官, 修蠶宮之禮置長秋, 事多施行。元康三年卒, 追贈少府, 謚曰簡。
嶠性嗜酒, 率常沈醉。所撰書十典未成而終, 秘書監何劭奏嶠中子徹為佐著作郎, 使踵成之, 未竟而卒。後監繆徵又奏嶠少子暢為佐著作郎, 克成十典, 并草魏、晉紀傳, 與著作郎張載等俱在史官。永嘉喪亂, 經籍遺沒, 嶠書存者五十餘卷。
嶠有三子:頤、徹、暢。頤嗣, 官至長樂內史。暢有才思, 所著文章數萬言。遭寇亂, 避難荊州, 為賊所害, 時年四十。
石鑒, 字林伯, 樂陵厭次人也。出自寒素, 雅志公亮。仕魏, 歷尚書郎、侍御史、尚書左丞、御史中丞, 多所糾正, 朝廷憚之, 出為并州刺史、假節、護匈奴中郎將。武帝受禪, 封堂陽子。入為司隸校尉, 轉尚書。時秦、涼為虜所敗, 遣鑒都督隴右諸軍事, 坐論功虛偽免官。後為鎮南將軍、豫州刺史, 坐討吳賊虛張首級。詔曰:「昔雲中守魏尚以斬首不實受刑, 武牙將軍田順以詐增虜獲自殺, 誣罔敗法, 古今所疾。鑒備大臣, 吾所取信。往者西事, 公欺朝廷, 以敗為得, 竟不推究。中間黜免未久, 尋復授用, 冀能補過, 而乃與下同詐。所謂大臣, 義得爾乎!有司奏是也, 顧未忍耳。今遣歸田里, 終身不得復用, 勿削爵土也。」久之, 拜光祿勳, 復為司隸校尉, 稍加特進, 遷右光祿大夫、開府, 領司徒。前代三公冊拜, 皆設小會, 所以崇宰輔之制也。自魏末已後, 廢不復行。至鑒, 有詔令會, 遂以為常。太康末, 拜司空, 領太子太傅。
武帝崩, 鑒與中護軍張劭監統山陵。時大司馬、汝南王亮為太傅楊駿所疑, 不敢臨喪, 出營城外。時有告亮欲舉兵討駿, 駿大懼, 白太后令帝為手詔, 詔鑒及張劭使率陵兵討亮。劭, 駿甥也, 便率所領催鑒速發, 鑒以為不然, 保持之, 遣人密覘視亮, 已別道還許昌, 於是駿止, 論者稱之。山陵訖, 封昌安縣侯。元康初, 為太尉。年八十餘, 克壯慷慨, 自遇若少年, 時人美之。尋薨, 謚曰元。子陋, 字處賤, 襲封, 歷屯騎校尉。
溫羨, 字長卿, 太原祁人, 漢護羌校尉序之後也。祖恢, 魏揚州刺史。父恭, 濟南太守。兄弟六人並知名於世, 號曰「六龍」。羨少以朗寤見稱, 齊王攸辟為掾, 遷尚書郎。惠帝即位, 拜豫州刺史, 入為散騎常侍, 累遷尚書。及齊王冏輔政, 以羨攸之故吏, 意特親之, 轉吏部尚書。
先是, 張華被誅, 冏建議欲復其官爵。論者或以為非, 羨駁之曰:「自天子已下, 爭臣各有差, 不得歸罪於一人也。故晏子曰:『為已死亡, 非其親暱, 誰能任之?」里克之殺二庶, 陳乞之立陽生, 漢朝之誅諸呂, 皆積年之後乃得立事。未有事主見存, 而得行其志於數月之內者也。式乾之會, 張華獨諫。上宰不和, 不能承風贊善, 望其指麾從命, 不亦難乎!況今皇后譖害其子, 內難不預, 禮非所在。且后體齊於帝, 尊同皇極, 罪在枉子, 事不為逆, 義非所討。今以華不能廢枉子之后, 與趙盾不討殺君之賊同, 而貶責之, 於義不經通也。」華竟得追復爵位。
其後以從駕討成都王穎有勳, 封大陵縣公, 邑千八百戶。出為冀州刺史, 加後將軍, 范陽王虓敗於許昌也, 自牧冀州, 羨乃避之。惠帝之幸長安, 以羨為中書令, 不就。及帝還洛陽, 徵為中書監, 加散騎常侍。未拜, 會帝崩。懷帝即位, 遷左光祿大夫、開府, 領司徒。論者僉謂為速。在位未幾, 病卒, 贈司徒, 謚曰元。有三子:祗、允、裕。
祗字敬齊, 太傅西曹掾。允字敬咸, 太子舍人。裕字敬嗣, 尚武安長公主, 官至左光祿大夫。
史臣曰:晉氏中朝, 承累世之資, 建兼並之業, 衣冠斯盛, 英彥如林。此數公者, 或以雅望處臺槐, 或以高名居保傅, 自非一時之秀, 亦曷能至於斯。惜其參緘於論道之辰, 獨善於兼濟之日, 良圖鯁議, 無足多談。然退已進賢, 林叔弘推讓之美;自家刑國, 宣伯協恭孝之規。子若之儒素為基, 偉容之苦節流譽, 慶垂來葉, 不亦宜哉!石鑒以公亮升, 溫羨以明寤顯, 屬於危亂, 不隕其名。歲寒見松柏之後凋, 斯人之謂矣。

贊曰:讓矣密陵, 孝哉廣陸。欽既博雅, 表亦貞肅。鑒績克宣, 溫聲載穆。同鏘玉振, 爭芬蘭鬱。